小书店见证大时代,相由新生,推动创新。10月17日,第一场世界科学咖啡活动"具身智能“专场在北京连界创新飞地由新书店举办。
iCANX发起人、北京大学教授、微纳领域国际著名学者张海霞教授,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关村智友研究院院长王田苗,创新战略学者、产业投资人、连界董事长、由新书店创始人王玥,以及来自学术界、产业界、投资机构、媒体机构等80余位代表,用一杯咖啡的时间,围绕“产业巨头如何布局具身智能”,从时机预判、生态位选择、战略方式等角度,详解产业布局“具身智能”的创新路径范式,以下为现场内容精髓整理。
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关村智友研究院院长 王田苗
具身智能的应用场景广泛且多样化
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从1954年世界第一台可编程机器人Unimate的诞生,到如今各类机器人,如无人驾驶、无人机、人形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智能机器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具身智能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从科研到交互服务,从巡检到搬运,再到分拣、组装和柔性产线任务,具身智能的应用场景广泛且多样化。特别是在C端产品领域,如养老看护、家政和陪伴等,具有万亿级别的市场。医疗、军用、消费、商用等各类机器人市场规模正扩大,主要受老龄社会需求增加和技术成本下降推动。中国有望成为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市场。预计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380亿美元,出货量140万台。人口老龄化、年轻一代态度、产业集群等因素利于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未来十年,具身智能产业中人形机器人占20%,通用机器人占50%,专用装备占30%。未来五年,将在多领域落地并生成数据。未来三年,攻克关键技术将成为主要任务,包括具身智能大模型与小模型、数据生成与学习驱动等。1.人形机器人被视为具身智能的重要方向,但其最佳形态尚需探讨,存在成本高昂、效能低等问题,适合非结构化、小范围等应用场景。2.寻找机器人基础大模型RFMs面临挑战,性能增长非线性,需通过不同路线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目标,并平衡语言、感知、行为等智能的关系。3.具身智能发展中,数据驱动与知识逻辑密切相关,需面对数据挑战,推动技术进步,并思考中间界模型解释编译器的作用。4.具身智能体系架构设计需考虑多个模型,明确目的导向,选择合适的机器人形态应对不同场景挑战。高校作为科研创新的前沿,正不断攻克具身智能领域的核心技术,为孵化投资提供坚实的理论与技术支撑。与此同时,大厂凭借其资金和技术优势,积极投入具身智能的研发与应用,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在国家科技产业战略的引领下,具身智能孵化投资不仅追求财务回报,更注重长期的社会效益和产业升级,通过全方位赋能创业公司,包括技术支持、市场拓展、人才培训等,助力其快速成长,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圆桌论坛环节,三位老师与参会代表进行热烈的交谈,以下是部分讨论节选。
王玥:任何一次技术浪潮的来临,都伴随着泡沫,但不代表有泡沫我们就不去参与,因为泡沫之下也藏着机遇。而作为一个投资人,在每一个技术浪潮中,我们都会有三个关键时刻来理解技术曲线和泡沫曲线:
第一、预判时刻,即“新技术大规模应用”将起未起之时,技术能力尚未完全成熟,但已有明确的趋势和潜力。这个时刻适合天使投资人或者已在行业深耕多年的前沿研究者进场优质标的的预判与布局,往往通过隔轮退出或被大企业并购的方式退出。第二、决策时刻。通常是当业内的大型产业方认为某项技术有60%~70%的概率可能成功的时刻,他们就会开始重仓下注了。第三、转折时刻。这个时刻发生在大量资本入场之后,行业估值快速上升,行业泡沫加剧产生,但很快也会迎来行业泡沫的随即崩塌。创新战略学者、产业投资人、连界董事长、由新书店创始人 王玥具身智能投资目前处于“预判时刻”与“决策时刻”之间,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但趋势明显,适合有洞察力的早期投资者。随着技术验证和市场认可,将逐渐进入“决策时刻”,投资者需密切关注行业动态。未来可能经历“转折时刻”,需保持冷静,寻找长期价值。王田苗:在判断一家具身智能行业的企业是否值得投资时,可以从三个关键点来进行综合考虑:
第一、企业技术实力,它决定了企业能否推动技术迭代升级,占据市场领先地位;第二、技术与场景的结合能力,它体现了企业能否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精准把握市场需求;第三,运营能力,它关乎了企业能否高效整合资源,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保持市场竞争力。广发证券-沈明高:从经济视角看,未来十年具身智能发展的关键突破点有哪些?
王田苗:在未来十年,具身智能的发展将取得关键性的突破,特别是在核工业和传染病防控等特殊环境的应用上。
这些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将成为其在工业界广泛应用的坚实基础。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具身智能将逐步渗透到汽车行业等工业领域,其高接受度和支付意愿将推动技术的升级和市场的普及。最终,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需求的增长,具身智能将从小众市场走向大众市场,广泛渗透到家庭和更广泛的工业领域,从而加速整个产业规模的扩张。王玥:具身智能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它处在一个产业链在形成的过程中,而不是在原来成熟的生态链,它有很多可能性,这要求我们沿着产业链的生态位去寻找新的增长点。我认为未来有可能人形机器人作为终端甚至会远远超过手机与汽车,因此一定要突破几个关键场景,首先To C 场景是大家都想投入的,其次是To小B,To大B是需要时间培育的。施耐德-赵起超:如何看待科研创新、行业赋能与资本回报的平衡?
张海霞:在高科技创业的早期阶段,创业者往往依靠宏伟的市场愿景吸引投资,但其实最关键的,是找到切实可行的市场切入点,从最具体的、需求最迫切的场景出发,才能既维持技术领先,又能保证产品的实际应用。
iCANX发起人、北京大学教授、微纳领域国际著名学者 张海霞教授此外,创业者需要关注企业的现金流和生存能力,以实现自我供血,先活下来,再通过其深刻的技术洞察力、敏锐的市场感知和清晰的商业逻辑,在科研创新、行业赋能和资本回报之间找到平衡点。日立中国研究院-陈杨秋:从全球范围看,目前中国的具身智能有哪些比较优势?未来十年能否领先世界?有哪些突破口?
王田苗:中国凭借其庞大的市场和快速的迭代能力,在AI领域有望在未来十年内领先全球,特别是在具身智能等技术方面。尽管在机械材料和芯片等核心技术上依赖国际合作,但中国在大模型技术的发展上有望显著提升AI性能。中国应继续开放市场,激励创新企业开发新技术,特别是在汽车、机器人和实验技术领域。当然,下游产业的支持对新技术的发展同样十分关键。
MIT科技评论-未沙沙:如何看待35岁以下的青年人在科技尖端领域的创业浪潮?
张海霞:对于35岁以下的年轻创业者来说,当前无疑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他们充满活力,学习能力强,作为潜在的最终用户,他们对市场的需求和趋势有着天然的敏感度。在科技创业的浪潮中,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领域,年轻人的参与和创新至关重要。
从投资的视角来看,这一领域目前炙手可热,吸引了大量资本的关注。虽然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但正是这种竞争激发了行业的快速进步和技术创新。因此,我认为这一赛道的投资潜力巨大,值得投资者们密切关注,也是创业的最佳时机,也是明智的选择。
现场还有来自盛景网联、京瓷集团、云从科技和广联达的与会嘉宾,就投资生态位选择、新兴领域孵化与软件企业转型等问题与几位嘉宾展开了热烈探讨。
第二期世界科学咖啡,我们将于11月21日在iCANX全球科学家社区举办。我们邀请到了北京大学王恩哥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如今,他也投入到产业化热潮中,现任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理事长。我们将展开主题为《为创业死亡谷搭建一座铁索桥》的探讨,欢迎关注!